作者:周尚儀 編輯:博仟雕塑公司
傳統金屬藝術,十分重視材質自身的價值意義金、銀、銅鐵、錫等金屬,尤其是作為貴重金屬的金銀一直是人類社會地位、身分標準和財富的象征。
金屬藝術品的大量占有者,主要是集權社會的少數權貴階層。他們的審美情趣與愛好直接影響主導著金屬藝術發展,由此形成追求奢華的美學規范和窮極工巧的精湛技藝。
構成了傳統金屬藝術細致精美、華麗繁縟的風格模式現代金屬藝術,注重的是材質自身的美感價值,并賦于其更加豐富的精神與審美的內涵,有力地擴展了金屬材質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按照材料本身的質感特性來設計、構思雕塑,成為現代藝術進行藝術創作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則。
不同的材質有著不同的美感。不同的加工手段和技藝,又是使不同的美感充分得以展示保證的前提技藝,又是使不同的美感充分得以展示保證的前提、制作的過程亦成為藝術家與材質對話的過程,人的才情、能力和技巧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得以施展,最終使其成為一件既具金屬材質獨特魅力,又洋溢著個性風采的藝術作品。尤其重要的是材質的美感因素,被作為構成其作品風格的有機要素,從而使其價值和意義被大大的升華。從審美的意義和價值取向不同,拉開了現代與傳統間的距離。
布朗庫西的雕塑如:“空間中的鳥”“波西妮小姐”“一個年輕人的軀干”等,造型單純簡潔,用高度概括的藝術語言,直接提煉出不同的形象的本質特征。光麗異常的拋光處理,更使作品呈現出透明的光彩和精確嚴謹之美,有機的成為他極富理性精神的藝術中最重要的語言特性亦使一向凝重、渾厚的青銅閃耀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炫目華光,成為現代雕塑藝術興起的先聲。
以“依賴于機遇、根據機遇的法則來安排”的達達派領袖人物阿爾普,創作出有機性的藝術造型。光滑的表面,圓潤的由線以及富于變化的有機型傳達出有機生命體的生動節律、創造出一個超然于可見世界之外的另一個幻想的世界。他的作品清晰地保持著青銅渾厚的本色與光澤,生動地體現出“允許本質的自發的東西以最大自由起作用”的藝術主張。也是其自然天成、無束無縛的藝術風格中所形成的渾然一體的創作元素。
“從充實的石膏的搓揉中,創造空間”的賈克梅蒂把雕塑一向最注重的量感因素,人為地排斥在極其有限的空間。細長細長的人物造型,卻以極粗的斑駁肌理,顯示他強烈的與眾不同的塑造語言和藝術個性然而,青銅有效地成為他鮮明個性的載體,使他對藝術新的演繹的信息得以最大的限度的保留。而青銅本身的凝重、玄妙的基調,更給他的作品增添了濃濃的神秘色彩工業革命的巨大能量和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為人們各種的行為方式提供了可能。
不斷出現的金屬材料,新的加工手段和新的工藝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延續已久的金屬雕塑的工藝程序和技術要求,除鑄造技術外,焊接、切割以及新出現的鉆,鉚、創、銳、拋等精工技藝大大豐富了現代金屬雕塑的表現天地和創作手法,促進了現代金屬雕塑以全新方式、空前的體量宏大的規模和變化多端的樣式,展示出激動人心的千景象。從本世紀初的構成主義雕塑的形式,到四、五十年代的“活動雕塑”和“靜向雕塑”的興起。直至60手代以后的“極少主義”雕塑的流行,各種材質的金屬作品層出不窮,蔚為大觀地直接參與人們的生活并給人們生活的環境帶來豐富多彩的變化。
然而,無論人們的觀念如何變幻莫測,但對金屬材質、金工技術和現代高科技手段的應用,一脈相承地被沿循并日臻被光大發展,現代金屬藝術中作為最具時代特色的個藝術門類、一直是現代藝術中最活躍的“前衛藝術。塔特林、羅琴科、加博、岡薩雷斯、史密斯等等批從事金屬雕塑的藝術家,充分利用結構力學原理發揮金屬材質特有的美感,在“金屬技術是一種目的而不是種手段”的主張引導下,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成為現代金屬藝術發展的一個重要領域杰出的代表在他們的作品中,或用金屬的塊材、或金屬的線材甚至用木頭,玻璃、塑料等材質加與其中。
相互變幻多端的構建和焊接,徹底打破了雕塑的體量觀念,使雕塑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空間藝術。金屬材質和金屬技藝使他們的理想成為手中的現實,成為詮釋其觀念的語言符號。他們成功地完成了20世紀具有革命意義的藝術創作,徹底地脫離西方藝術具像的傳統而走向抽象藝術。
美國構成派大師戴維·史密斯在晚年的作品中體現了他追求的簡潔性,運用柱體和圓柱體來創造建筑結構式的作品。其特點在于,從高度反射的拋光表面的不銹鋼之上,打磨出擦紋的肌理,顯示不銹鋼材非常光亮的質感,史密斯的雕塑毫無疑問影響了新的一代。
以紀念性活動雕塑和固定雕塑著稱的考爾德,以他豐富多彩的想象構建了以金屬板材、用鉚釘連接空間結構的“劍龍”和輕巧金屬線、金屬薄片構成的“白色瀑布”等一些活動雕塑。把環境與雕塑融為一體,尋找空間里更大的選擇和途徑,竭力去掉幻想和任何注釋。
從某種意義上看來,現代社會本身就是工業化大生產的產物。現代生活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及至人類生活賴以生存的“第二自然”的物質環境,幾乎都是工業文明成果的具體體現,大量的工業制品、司空見慣的日用品和遺棄的廢舊物品,被現代人獨特的審美視角“發現”和極富想象力地“裝置、組合”,變成了與傳統藝術概念完全相反的“現成物藝術傳統的藝術語言在這類作品中失去了原有示意的意義,各種造型的機械零件和使用功能不同的現成品,亦失去原有的實用價值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金屬材料制成品,作為現代藝術的一種造型母語,直接運用藝術創作中,通過拼接和焊接、鉚來實現重新組合,開創了“直接金屬雕塑”的問世。金屬雕塑語言和形式的構成,變得直截了當,純粹和自由。人們感知力的增強進一步促發創作動機和藝術想象力的豐富和擴充,更加異常活躍甚至離奇。
畢加索巧妙地把自行車把與車座組合成一件著名的“公牛頭像”,又用銀和青銅材料組合成“苦艾酒杯”。從側面看上去,杯子象張著大嘴、伸著舌頭在夠上面湯匙里面的糖塊。這件作品被營為“集合藝術的開山鼻祖之作。
構成派主將岡薩雷斯擅長用鐵管、鐵絲或鐵制構件焊接女性題材的作品。透空的線架構成隱現出“發女子”和“鏡前女子”:把荒野中生長的仙人掌做成一個人形的“仙人掌人”。
如同其名一樣,岡薩雷斯具有一種粗獷而富于進取的性格,其作品極單純化的特色,暗示著一種新的權威,由他開始了在雕塑上用鐵的新時代。英國50年代最激進的雕塑家之一包洛奇,開始熱衷用破爛的機器零件雜亂地暴露于外的手法,來創作怪誕的、但又充滿生命力的人物形象。
后來他反其道而行之,采用拋光的鋁制零件來制作精細密的構成作品。德國沃爾夫岡·比爾的名作“大頭”,全部用粗大的廢舊機械管材和零件焊接而成,其上又飾著紅色,給人一種奇異的感召力。瑞土雕塑家牟勒則是同樣把切割后的鐵板涂上黑漆裝配成抽象又錯綜有機的造型。斯坦基威是美國“廢物雕塑”著名的人物之遺棄物上的黃赫色金屬銹斑在他的作品中有意識的被極好地保留下來,轉化為一種質感,呈現其“新”的被營為“藝術革新者”稱號的切撒認為:“破銅爛鐵竟然隱藏著無比巨大的藝術發展能力。”他借助壓縮機強大的機械力量,把各種廢舊汽車車體擠壓組合成一個龐大的矩形體,給人意想不到的奇異效果同樣對壓縮汽車感興趣的阿爾芒,把幾十倆舊車疊羅漢一般用水泥澆鑄成一座高高的車塔,五顏六色的車體從塔的四面浮現出來,蔚為壯觀。
這一十分壯觀的室外大型裝配式雕塑,形象地反映了高消費社會中“汽車垃圾”的風光,然而這座高18m,長寬各為6m的立柱體形的車塔、被法院裁定不屬于藝術品而是建筑物,限期拆除。阿爾芒雕塑的最終結局發人深省:衡量藝術作品,不僅需要別出新裁的構思,完美的技巧亦是構成其藝術水準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意大利阿納爾多的作品多在拋光的柱體、立方體或大的圓球體的面部顯露出凹凸多變,尤如蛙蝕效果的肌理使柱子或球體仿佛是經過美好修飾的錯綜復雜的物體被突然的爆炸開來,借以揭示其中復雜的機能展現著夢幻般的機體。
工業化社會與機械加工的特色使他的作品與城市建筑形成極鮮明而又有某種協調的內涵。金屬雕塑在現代雕塑家們大膽的創新中,其自身的內涵與外延不斷展拓,迎來了金屬雕塑的材質工藝、語言、形式及觀念的不斷更新,并不斷獲得藝術的新生,對現代藝術的發展起到了毋庸置疑的重大作用。其中,不乏一些有益的探索經驗和積極的啟示意義,值得我們今天正在發展中的金屬雕塑藝術的參考和研究。
如您對現代金屬雕塑一文感興趣,可繼續跳轉了解其他文章,或前往博仟雕塑廠參觀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