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20世紀80年代,人們都在這種困惑的思考和辯論中度過,因而80年代的藝術看起來是比較混亂的,85新潮美術就是在此背景下產生的。
在短短幾年內,85新潮美術運動把西方藝術從古典到現代再到后現代近一個世紀的發展歷程中幾乎所有的語言方式演繹了一遍,雖然雜亂無章,但從總體而言,它是對“文革”期間美術異化為政治話語工具的反駁,是一次向藝術本體回歸的潮流,為90年代中國藝術的自我覺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
經歷了十年的摸索與準備,中國社會在20世紀90年代進入了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對外開放水平的提高,中國仿佛在一夜之間就成了一個完全商業化的社會傳媒文化、大眾文化、商業文化鋪天蓋地而來。
人們面對的是個前所未有的、琳瑯滿目的物質世界。而隨著冷戰結束和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強,各國間意識形態的矛盾沖突逐漸被民族、文化的差異和沖突所取代。在藝術上,這種趨勢表現為藝術的中心問題必然由單純的語言、形式問題轉變為對文化身份的認定以及政治或其他廣義的意識形態問題,在這些問題面前,藝術家必須做出選擇。
一個國家和民族,如果不能保持自有的民族文化傳承,不能保持自我的藝術與人文精神,那么就有可能徹底被外來強勢文化所同化,從而喪失文化、藝術的獨立性。在這種文化背景之下,藝術家不再像80年代那樣盲目和浮躁,而是開始覺醒,自覺思考諸如傳統與現代、資源與共生、民族與時代等一系列問題,回應了時代的要求。中國藝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