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雕塑介紹
首先介紹一下十種制作假山雕塑的石材,也許不止這十種,只是主要使用材質:
第一種:壽山石 傳說女媧補天路過壽山時,被那里的美景所吸引,于是揚手將補天剩下的五色彩石撒落在壽山四周,化成了這光彩奪目的寶石。
第二種:靈璧石靈璧石的形成,要追溯到大約九億年前,當時大陸處于一片****之中,經過強烈的地殼變動,海水逐漸退卻,形成大陸。又經過漫長的地質演變和加里東運動的影響,靈璧所處的山系才得以形成。由于水平運動的擠壓及地殼的垂直升降等因素,從而使構造斷裂、 褶皺十分頻繁,后又經泗濱之水浸蝕沖刷和理化諸多因素的影響,靈璧石才形成其千姿百態的奇觀。
第三種:青田石相傳遠古時代,一塊女媧用來補天剩下的五彩遺石,因自愧派不上用場,于是向媧皇請纓到下界,后來五彩遺石下凡的地方就是青田縣,這塊五彩遺石也因此被稱為青田石。
第四種:昌化石昌化石是中國特有的珍貴寶石,昌化雞血石具有雞血般的鮮紅色彩和美玉般的天生麗質,以“國寶”之譽馳名中外。
第五種:巴林石巴林石色澤斑斕,紋理奇特,質地溫潤,鐘靈毓秀,堪稱精美的石頭。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發現,并作為貢品進奉朝廷,被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稱為“天賜之石”。
第六種:雨花石世間可供觀賞之石眾多,但唯有雨花石以其獨具的“七美”取勝:晶瑩剔透的質地美、璀璨瑰麗的色彩美、鐘靈毓秀的形態美、變化無窮的紋理美、妙趣天成的奇功美、形神兼備的呈象美、詩情畫意的意蘊美,給觀賞者留出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第七種:瑪瑙石古代印度人看到瑪瑙的顏色和美麗的花紋很像馬的腦子,就以為它是由馬腦變成的石頭,所以梵語稱它為“馬腦”。我國漢代以前稱瑪瑙為“瓊”、“赤瓊”、“赤玉”或“瓊瑤”。自佛經傳入中國后,翻譯人員考慮到“馬腦屬玉石類”,于是巧妙地譯成“瑪瑙”。
第八種:長江石長江奇石的賞玩收藏歷史雖然久遠,從文獻記載可以上溯到宋代,由于封建社會里,藝術品收藏屬于統治階級王公貴族士大夫的專利,長期以來沒有得到應有發展,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廣西石農到長江上游河灘大量顧人采集奇石,用集裝箱發回廣西囤積,才引發了長江兩岸對長江奇石的關注,進而興起覓石賞石藏石之風。
第九種:蠟 石經過億萬年的漫長地質演變及一系列的大型斷裂和大自然的搬運、散落,再經河水復年復日地沖刷浸潤,形成了質地堅硬、色澤明艷、圓潤細膩、渾如完璞的八步蠟石。
第十種:武陵石武陵石以“筆韻”和“墨韻”墨味濃郁,靈動而富變化。給我們傳遞了一種醇厚古雅的韻味。
武陵山地區石種豐富,不僅出產大量的卵石,還有各類礦物晶體、生物化石等。但習慣上,武陵石友把沅、澧二水流經武陵山地區300公里河段所產的卵石,統稱“武陵石”。根據卵石的大小,一般分為適宜室內賞玩的雅石與適于室外園林造景的園林石兩個大類。而色調微黃,紋樣似國畫寫意,意趣古雅,彌漫著醇厚韻味的武陵畫面石,成為武陵石賞玩的一大特色。
(一)園中高山的堆疊
園中高山多采用峭壁的疊法。如萃賞樓前后的假山,均有陡直的峭壁,高聳挺拔。所用石材大小相同,疊砌得凸凹交錯,形象自然,且有絕壁之感。
(二)壁的堆疊
峭壁上端做成懸崖式。這是采用懸崖與陡壁相結合的疊山手法,聳秀亭檐下的懸崖,既有挑出數尺的驚險之景,崖邊立有石欄桿,近欄俯視,如臨深淵,頗為險峻。
(三)巒的疊筑
疊筑多采用山巒連綿起伏的手法。巒與峰又往往結合使用,以增加起伏之感。“巒,山頭高峻也,不可齊,亦不可筆架式,或高或低,隨致亂掇,不排比為妙”(《園冶》)。這樣,即可避免呆板整齊之忌。
(四)山巒起伏的表現
用突起的石峰進行散置堆筑,以加強整個山勢的起伏變化,園中除了山頂多用石峰以外山腰、山腳、廳前、道旁等處,也多散置石峰。有的采用整塊聳立的巨石,有的用幾塊湖石聯綴而成。
(五)虛實配合,相反相成,互為益彰
如古華軒東側的假山,中間做出卷洞,包以湖石,設以米紅卷門,開門如洞窟,具神秘感這種上臺下洞的處理,也屬虛實結合的形式。這也符合計成所主張的造洞原則:“理洞法,起腳如坐屋,立幾柱著實,掇玲瓏如窗門透亮,上或堆土植樹,或作臺,或置亭屋,合宜可也”(《園冶》卷三《掇山·洞》)
(六)山體幽靜深邃的表現
在峭壁夾峙的中間堆出峽谷,給假山以幽靜深邃。如延趣樓前與延棋門里各有一條極狹的山谷,僅60厘米寬,只能側身通行。雖非主要山道,但在疊山藝術中卻增添了寬狹、主次、虛實等情趣的變化,豐富了山林的造型。
(七)依水堆筑假山藝術
特別推崇依水堆筑的假山,因為“水令人遠,石令人古”,兩者在性格上是一剛一柔、一靜一動,起到了相映成趣的效果。《園冶》一書里,多次談到這一點:“假山依水為妙。
倘高阜處不能注水,理澗壑無水,似少深意。”“池上理山,園中第一勝也。若大若小,更有妙境。就水點其步石,從巔架以飛梁;洞穴潛藏,穿巖徑水;峰巒飄渺,漏月招云。莫言世上無仙,斯住世之瀛壺也,”又提到:“掇石須知占天,圍土必然占地,最忌居中,更宜散漫。”
蘇州獅子林,以湖石假山眾多著稱,以洞壑盤旋出入的奇巧取勝,素有假山王國之譽。園中的假山,大多依水而筑。
堆疊假山之所以“依水為妙”,被視為“園中第一勝”,正如郭熙所言:“水者,天地之血也”;“山以水為血脈”,“故山得水而活”,山“無水則不媚”。
庭院有多種不同的風格,一般是根據業主的喜好確定其基本的樣式。常見的做法多是根據建筑物的風格來大致確定庭園的類型。
過去具有典型日本庭院風格的雜木園式庭院與茶庭等,往往融自然風景于庭園之中,給人清雅幽靜之感。
假山石庭院造景中很重要的一項,下面簡單介紹假山堆疊山石要點和庭園堆山基本手法,堆疊山石要點。
假山選擇:
假山石材分為:太湖石、英石、靈璧石、黃蠟石(號稱古代四大奇石)、千層石、斧劈石、龜紋石、吸水石、昆石、鐘乳石、五彩石、海母石、鵝卵石、雞骨石、浮石、宣石、青石等三十余種。
在選擇假山石材之前,首先得了解各類假山石材的特點、主要產地、形狀以及價格。
但凡成功的假山著作無不從選石開端的。
所謂的選石,除了對堆疊假山的石材品種的挑選之外,還包含對詳細山石的巨細、外型、紋路、色澤、質地等的挑選(相石),因為假山的堆疊不可能找到與圖紙描繪相一致的對應單石,因而相石掇山是假山著作成功的關鍵因素。
并非一切的山石都可堆疊假山,故從事假山之業者,必先深諳石性。
通常傳統所選的假山石料多以層積巖為主,綜觀江南地區的園林假山,尤以太湖石假山和黃石假山為多。
其他如產于廣東英德的英石、江蘇常州一帶的斧劈石、安徽宣城、寧國一帶的宣石等也常用于假而成山,但通常規劃較小。
如揚州個園的冬山即以宣石堆疊而成,其石色皎白,遠遠望去,儼然似積雪未消。
假山石料的選購:??根據假山設計意圖及設計方案所確定的石材種類。需要到山石的產地進行選購。在產地現場,通常需根據所能提供的石料的石質、大小、形態等,設想出那些石料可用于假山的何種部位,并要通盤考慮山石的形狀與用 量。
石料有新、舊、半新半舊之分。采自山坡的石料,由于暴露于地面.經長期的風吹、日曬、雨淋,自然風化程度深,屬舊石,用來疊石造山,易取得古樸、自然的良 好效果。而從土中挖出的石料,需經長期風化剝蝕后,才能達到舊石的效果。
有的石頭一半露于地面,一半埋于地下,則為半新半舊之石。應盡量選購舊石,少用半新半舊之石,避免使用新石。??高質量的假山石作品是從材料的選擇開始。
首先是對堆疊假山的石材種類的選擇之外,其次是對具體山石的大小、造型、紋理、色澤、質地等的選擇(相石),由于假山的堆疊不可能找到與圖紙設計相一致的對應單石,因此相石掇山是假山作品成功的關鍵因素。
下面博仟北京雕塑公司為大家介紹假山石石材的選擇標準。
1、具有動物等形象的石頭或具有特殊紋理的石頭最為珍貴,有些可直接選用雕刻動物雕塑。
2、石形選擇要選自然形態的,純粹圓形或方形等幾何形狀的石頭或經過機器打磨的石頭均不為上品。
3、造景選石時無論石材的質量高低,石種必須統一,不然會使局部與整體不協調,導致總體效果不倫不類,雜亂不堪。
4、選石無貴賤之分,應該“是石堪堆”。就地取材,有地方特色的石材最為可取。
5、選擇具有原始意味的石材。如:未經切割過,并顯示出風化的痕跡的石頭;被河流、海洋強烈沖擊或侵蝕的石頭;生有銹跡或苔蘚的巖石。這樣的石頭能顯示出平實、沉著的感覺。
6、選最佳的石料顏色:一般是藍綠色、棕褐色、紫色或紅色等柔和的色調。
白色缺乏趣味性,金屬色彩容易使人分心,應避免使用。
假山水池、瀑布的選石方法:
首先我們要說的就是水池的設計,在水池當中的設計石材是最重要的,大多采用的都是靈璧石,這種石質非常的有特點,有些比較像寶塔的形狀,比較有規格,這也是按照這種環境進行匹配的,大家在水池內的選擇就一定要按照這種選擇來進行搭配才會有很好的效果。
瀑布的設計就非常簡單了,千層石的石材也同樣有著不同的特色,有著姣好的層次感,在水流直下的時候就會有一種層次分明的感覺,看起來非常有美感,就像是仙境一樣,這也是千層石的最大特點,池內的水流不斷奔騰,石質也展現了獨有的特色。
其實還有很多的設計,比如單純的假山設計,太湖石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看起來非常古樸,同樣設計出的景象也是比較隨和,讓人看起來雖然不是很突出,但是卻很顯眼,一般來說這種石材的體型都是比較大的,在設計當中可能會有一些難度,但是最重要的都是環境的搭配效果。
這些真石假山的設計最重要的都是石材的選擇,大家在理解到這一點的時候都會有一定的感觸,大自然的神奇是我們無法參透的,只能去進行欣賞。
假山雕塑制作:
第一、假山雕塑造型有特色,近于自然。
第二、石紋的勾勒逼真。
第三、假山雕塑內部的結構合理堅固,接頭嚴密牢固。
第四、假山雕塑的山壁厚度達到三到五厘米,山壁山頂受到踹踢蹬擊無裂紋損傷。
第五、假山雕塑內壁的鋼筋鐵網用水泥沙漿抹平達到看不見。
第六、假山雕塑山體表面無裂紋、無砂眼、無外露的鋼筋頭、絲網線。
第七、假山雕塑山腳與地面、堤岸、護坡或水池底結合嚴密自然。
第八、假山雕塑上的水槽出水口處呈水平狀,水槽底、水槽壁都不滲水。
第九、假山雕塑上的路、階、亭、臺、欄桿、燈光、噴霧、刻字、植物、標識等設置協調合理。
第十、假山山體的著色有明暗區別,協調勻稱,手摸不沾色,水沖不掉色。
假山雕塑制作注意要點:
1.山石的選用要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與整個地形、地貌相協調。"山,骨于石,褥于林,靈于水"。
山石的用料和做法、實際上表示一種類型的地質構造存在。
在被土層、砂礫、植被覆蓋的情況下,人們只能感受到山林的外形和走向。如覆蓋物除去,則"山骨"盡出。
2.在同一位地域,不要多種類的山石混用。在堆疊時,不易做到質、色、紋、面、體、姿的協調一致。
3.山石的堆疊造型,有傳統的"山石張"十大手法:安、接、跨、懸、斗、卡、連、垂、劍、拼。更注重的是崇尚自然,樸實無華。尤其是采用千層石、花崗石的地方,要求是整體效果,而不是孤石觀賞。
整體造型,既要符合自然規律,在情理之中又要高度概括提升,在意料之外。
4.假山的基礎。孤賞石、山石洞壑由于荷重集中,要注意其基礎的牢固性。山石瀑布如造于老土上(過去堆土造山已有數年功夫),可在素土、碎石夯實上,搗筑一層鋼砼作基礎。
如造于新堆土山之上,則要較費心思防止因沉降而產生裂隙,因漏水而水土沖刷,逐漸變形失真,產生危險。
山石的安全,是假山堆疊中第一主要點。
5.真材(天然石材)、假料(GRC等)配合的造型設計,不失為一種良策,一種革新。
尤其在施工困難的轉折、倒掛處,在人接觸不到的地方,使用人造假山,往往可以少占空間,減輕荷重,而整體效果好。
CRC材料特別要注意玻璃纖維的質量,造價如以800元/平方米計,和真材也相差無幾。
6.山石是天然之物,有自然的紋理、輪廓、造型,質地又純凈,樸實無華,但是屬于無生命的建材一類。
因此山石是自然環境與建筑空間的一種過渡,一種中間體。
"無園不石",但只能作局部景點點綴、提示、寄托、補充。切勿濫施,導致造價昂升,失去造園生態意義。
庭園堆山假山雕塑基本手法:
假山雕塑之造型,宜虛實得體,如蘇州怡園之假山,有峰戀之感,也有洞壑之意;
蘇州環秀山莊之假山,可謂佳作,其中虛實之處理,是勝之所在。
蘇州獅子林之假山,虛實處理無主次,并非佳品。
所以清代的沈三百說它“以大勢觀之,竟同亂堆煤渣,積以苔蘚,穿以蟻穴,全無山林氣勢。”
一是選石。石質要統一,黃石、湖石,不能混用。若再細分,則有太湖石、昆山石、宜興石、龍潭石、靈璧石、硯山石、英石、黃石等等,詳見《園冶》之九,“選石”。
石質統一,也出于自然。自然之山,石質必然統一。而藝術之法則,其首條便是“變化與統一”。石質統一,造型變化,符合藝術規律。
二是造型。所謂假山,其實不假,其氣質甚至勝出真山。人說“風景如畫”,意謂畫之景可以取舍,勝于風景,其理一樣。但若假山堆得不好,則不在其列。
假山造型,輪廊線須有變化,變化中又須求得均衡。“山不在高,貴有層次,……”(陳從周《說園》)藝術中的層次之美,在于掩映,在于含蓄。堆山堆出有層次感,最關鍵的是峰戀要有立體布局。產生前后掩映,似表現出“崇山峻嶺”之感。后面的被前面的遮住有章法,則更能顯示出山的嵯峨之氣勢,甚有力度。
揚州個園之秋山,可謂黃石假山之上品。實而不悶,高峻而又奇險。若說具體手法,則更要重一個“虛”字;注意山形之凹凸變化及洞壑之大小搭配為上。
三是險峻。假山仿真山,仿得是氣質,不是做真山的模型。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真山之美,一在巍峨雄健,二在險峻挺拔。
假山雖小,但其姿態氣質不亞于真山之雄偉和奇險。要做到險峻之勢,有一個辦法是其下部宜小不宜大,宜空透不宜閉實。堆山之不好看,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山的下部太肥太悶,缺乏險峻之感。
特別是立峰、單石、更須重視險峻之美。
大凡名貴的單石、立峰,均具有險峻之美。江南三大名石:蘇州的瑞云峰、上海(豫園)的玉玲瓏、杭州的縐云峰,從造型來說不亞于“江南三大名石”,無論其輪廊線、虛實關系,都符合山石之沈美準則,但它更美在險峻。
四是意境。山之意境有不同的類別。人常言泰山以雄著稱,黃山以奇著稱,華山險,峨眉秀,廬山迷,審美特征不同。假山也同樣分這些類型,所以須選一種審美傾向,然后刻意追求之。
假山是一種藝術,其意境應當是山,而不要去做擬是而非的龍、虎之類。做成這種具象,不免俗氣。
塑石假山從最開始的不上色,到簡單上色,再到現在的規范上色,從上色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出人們對水泥塑石假山的制作的要求越來越高。隨著國人欣賞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在塑石假山的欣賞方面也在悄然的變化,在很多人眼里塑石假山已不僅僅是單純的園林建筑,而是“園林雕塑藝術”。
塑石假山上色是整個塑石假山雕塑制作工程的最后一步,同時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現在園林上色主要分為三種方式。
第一種方法:直接用彩色配制,此法簡單易行,但色彩呆板。
第二種方法:丙烯顏料與水稀釋,直接用刷子刷在塑石上。
第三種方法:選用不同顏色的礦物顏料加白水泥再加適量的107膠配制而成。 但是塑石假山本身存在天生的缺陷,和天然石假山相比,塑石假山缺少生氣。
塑石假山除了木樁之外,也有用鋼筋混凝土樁的。由于我國各地的氣候條件和土壤情況各不相同,所以有的地方,如揚州地區為長江邊的沖積砂層土壤,土壤空隙較多,通氣較多,加之土壤潮濕,木樁容易腐爛,所以傳統上還采用“填充樁”的方法。
所謂填充樁,就是用木樁或鋼桿打樁到一定的深度,將其拔出,然而在樁孔中填入生石灰塊,再加水搗實,其凝固后便會有足夠的承載力,這種方法稱為“灰樁”;如用碎瓦礫來充填樁孔,則稱為“瓦礫樁”.其樁的直徑約為20厘米,樁長一般在60~100厘米,樁邊的距離為50~70厘米。
蘇州地區因其土壤粘性相對較強,土為基礎方法,稱為“石釘樁”,再在縫隙中夾填碎石,上用碎磚片和素土夯實,中間鋪以大石塊;若承重較大,則在夯實的基礎上置以條石。
北京圓明園因處于低濕地帶,地下水成了破壞假山基礎的重要因素,包括土壤的凍脹對假山基礎的影響,所以其常用在樁基上面打灰土的方法,以有效地減少地下水對基礎的破壞。
灰土基礎某些北方地區,因地下水位不高,雨季比較集中,這樣便使灰土基礎有個比較好的凝固條件。
灰土一經凝固,便不透水,可以減少土壤凍脹的破壞。
所以在北京古典園林景觀雕塑中,對位于陸地上的假山,多采用灰土基礎。灰土基礎的寬度一般要比假山底面的寬度寬出50厘米左右,即所謂的“寬打窄用”.灰槽的深度一般為50~60厘米。
2米以下的假山,一般是打一步素土,再一步灰土。所謂的一步灰土,即布灰30厘米左右,踩實到15厘米左右后,再夯實至10厘米多的厚度。
2~4米高的假山,用一步素土、兩步灰土。灰土基礎對石灰的要求,必須是選用新出窯的塊灰,并在現場潑水化灰,灰土的比例為3∶7,素土要求是顆粒細勻不摻雜質的粘性土壤。
混凝土基礎近些年做為假山雕塑一般多采用漿砌塊石或混凝土基礎,這類基礎耐壓強度大,施工速度快。塊石基礎常用沒有造型和沒有多少利用價值的假山石,或花崗巖毛石、廢條石等筑砌,所以也稱毛石基礎。
這種基礎適用于中小型假山。其基礎的厚度根據假山的體量而定,一般高在2米左右的假山,其厚度在40厘米左右;4米左右的假山,其厚度則在50厘米左右;
毛石基礎的寬度應比假山底部寬出30厘米以上。毛石需滿鋪鋪平,石塊之間相互咬合,搭配緊密,縫隙用碎石及150~200#的水泥砂漿或混凝土灌實作平,使它連成整體。
堆疊大型假山則常采用鋼筋混凝土板基礎,先需要挖土到設計所需的基礎深度,人工夯實底層素土,再用150~200#的混凝土做厚7~10厘米的墊層,然后再在上面用鋼筋扎成20厘米左右見方的網狀鋼筋網,最后用混凝土澆注灌實,經一周左右的養護后,方可繼續施工。
雕塑假山使用壽命:雕塑石假山以使用材料的不同,可以分為三種,分別是水泥塑石假山、GRC塑石假山、樹脂塑石假山。
種類不同,其壽命不同,三種塑石假山使用壽命的排列順序:水泥塑石假山>GRC塑石假山>樹脂塑石假山。??根據專家推測,一般的水泥塑石假山的使用壽命在30年左右,GRC塑石假山的使用壽命約15年,樹脂塑石假山的使用壽命在10年左右。
北京博仟砂巖雕塑廠家一般施工隊制作的塑石假山的壽命要高10年--20年,這是因為我們有專業的防護措施。
水泥塑石假山的防護措施:
1、增強內部結構:
雕塑石假山的主結構由鋼結構組成,主要有槽鋼、工字鋼、角鋼等鋼材焊接而成。
塑石假山的穩定性主要靠主結構來完成,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鋼材在接觸空氣及水的過程中,容易發生腐蝕、生銹。我們建議主結構的鋼材采用熱鍍鋅處理,這樣能大大降低鋼材的腐蝕及生銹幾率。
2、改善塑面層的強度:
水泥型雕塑石假山的塑面層主要由鋼筋網層、鐵絲網層、水泥砂漿層、顏料層組合而成,塑面層內外側均接觸空氣,外部為水泥砂漿與顏料混合層,內部為鋼筋網層,如果塑面層的內部發生斷裂或者腐繡,那整個塑石假山有可能發生開裂、脫漏、傾斜等現象,會降低塑石假山的使用壽命。我們建議塑面層內部采用噴漿處理。
3、牢固地基:
地基也會對雕塑石假山的使用壽命起到影響,下沉、側傾均會影響假山的結構支撐,從而影響假山的整體結構穩定。
我們建議在塑石假山制作前,打造牢固的地基。
雕塑假山種植植物選擇:
自然山石和鋼筋混凝土(水泥塑石假山)在制作假山時,都有著其自身的優點和缺陷。
自然山石的堆砌雖然自然、逼真,但是山石和山石之間存在縫隙。
塑石假山雖然有著造型隨意、山體輕便、制作簡單、成本低等特點,但是和自然山石相比缺乏生氣,略顯干枯。
這些缺陷往往人工無法修復,但是可以使用自然植物掩蓋。
人們把這種植物叫做--巖生植物。
隨著大量園林假山、水泥仿木等大型建筑的興起,巖生植物同時得到了廣泛推廣應用。
第一、巖生植物的特點,選擇巖生植物應該選擇具有低矮、生長緩慢、節間短、葉小、開花繁茂等特點的植物。
第二、環境選擇,巖生植物這個詞最早是用于自然當中生長在巖崖峭壁上的植物,在選擇巖生植物時,我們可以模擬生長在高山巖崖的植物,一般高山上的環境有著溫度低、風速大、空氣濕度大、植物生長周期短的特點。
在選擇巖生植物時,可以根據氣候差異選擇最適合當地環境的植物。如在長白山自然保護區(海撥2000米以上)有大片苞葉杜鵑,高度僅10cm左右,平鋪地面,每當大片苞葉杜鵑開花時,一片粉紅色,這種成片形成的色塊非常壯觀。
第三、位置的選擇,如自然石假山縫隙的填充可以選擇一些苔蘚、藤狀、低矮的一年生草本花卉常用作臨時性材料,是填充被遺漏的石隙最理想的材料。
第四、植物在栽種以前,我們一定要了解此植物的特性,要知道它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如充足的陽光和土壤的濕度似乎是每種植物必不可少的,但是巖生植物和其他正常植物略有不同。
下面是一些巖生植物的喜好,給大家做個參考。
喜光高山植物有:砂地柏、匍地柏、翠柏、球檜,松屬,薔薇屬、恂子屬、金老梅屬、瑞香屬、堯花屬、金絲桃屬、地榆屬、老鸛草屬、金蓮花屬,庭薺屬、碎米薺屬、百合屬、屈曲花屬、景天屬、烏頭屬、銀蓮花屬、毛茛屬、蚤綴屬、卷耳屬、石竹屬、點地梅屬、紫菀屬、菊屬、風毛菊屬、蓍屬、龍膽屬、珍珠菜屬、水苦荬屬、黃芪屬、蓼屬等植物。??耐蔭的高山植物有:倭紫杉、粗榧、繡線菊屬、忍冬屬、莢迷屬、小壁屬、十大功勞屬、黃楊屬、衛矛屬、野扇花屬、蔓長春花、絡石、珍珠蓮、六月雪、虎刺、杜莖山、紫金牛、百兩金、水梔子、報春屬、馬藍屬、沙參屬、桔梗、落新婦屬、升麻屬、石蒜屬、酢醬草屬、舞鶴草、鹿蹄草屬、鈴蘭等。喜陰濕的除蕨類、苔蘚類外,還有秋海棠屬、虎耳草屬、冷水花屬、赤車屬、堇菜屬、天南星屬、夙仙花屬、紫堇屬、半朔苣苔屬、旋朔苣苔屬、佛肚苣苔屬、唇柱苣苔屬、八角蓮屬、七瓣蓮屬、細辛屬等。
隨著塑石假山制作技術的不斷提高,苔蘚成為植物種植中比較多見的形式,而苔蘚是用于修飾盆景假山、室外大型塑石假山最多的一類植物。
苔蘚在假山中如此受歡迎,和苔蘚容易種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第一、把采來的新鮮青苔剪碎,和泥漿拌在一起,糊在想要長青苔的地方,做完后蓋上一塊布,保持濕度,在氣溫條件適宜的情況下,一周后撤去覆蓋物,經常噴水,青苔很容易養活。
第二、將若干芋頭或土豆加水煮熟搗爛成糊狀,冷卻后再拌入適量碎青苔,然后取漿刷涂在(水里浸泡過的)石塊上,對于不吸水的石塊適當涂厚些(也可涂后再貼上帶泥的青苔)。
日常保持其微濕潤即可,遇干可用細噴水壺噴霧狀水增加濕度。這樣,不久就會長出青苔。
第三、可用沉淀過的淘米水促進盆景山石生出青苔。把山石盆景放在陰濕的地方,每天用沉淀過的淘米水澆需要長青苔的地方,一般情況下15-20天便能生出綠茵茵的青苔。